星洲日報 18.03.2010
林敬賢促州政府‧公開徵地賠償及不接受名單
行動黨峇章州議員林敬賢促請州政府公開已接受州政府征用土地賠償及不接受名單,以確保當中沒有人混水摸魚,同時也保障其他農民的利益。
他表示,根據農民收集的23人名單中,只有兩名農民已接受政府的賠償,但是,在剛過去的州議會中,當局給予的答复卻是在23人當中,共有6名農民已接受政府的撫恤金,不接受者為17人。
因此,林敬賢與農民代表溫文哲於新聞發佈會中,要求政府公開所有名單。
“我們擔心有人趁機提呈名字騙取賠償,我們也要知道不接受賠償的17人是誰,以確保我們之前提呈給州政府名單中的所有23人,都在州政府的這份名單內。”
土地情況至今未明朗
林敬賢表示,農民的農作地在去年9月開齋節被鏟平後,至今土地情況仍未明朗,導致大家都不敢去耕種,多月來已沒有收入。
林敬賢促州政府公開徵地賠償及不接受名單林敬賢出示州議會的答复;左為溫文哲。
“土地局在2008年讓農民申請延長地契,2009年3月安排讓農民面試,但是當一切未有結果前,農民的種植地就在9月突然被摧毀了。”
林敬賢促請土地局儘快給農民一個答复,他也將致函土地局,同時瞭解當局是否將準備召集農民,以給予清楚的交待。
南洋商報 04.03.2010
高庭批甲柔教区主教府申请 屋主须拆豪宅
阿依沙叻新村教友兴建豪宅而与教会对簿公堂事件,高庭今日批准起诉人甲柔教区主教府的律师提出的4项申请,谕令屋主拆除豪宅,因为它是非法兴建在教会土地上。
教会代表律师黄光平与哥宾星向高庭提出4项申请,并顺利取得法庭庭谕要答辩人遵守。负责审理的法官是哈丽惹。
诉方取得庭令的4项申请是(一)有关豪宅乃是非法建筑在教会土地上、(二)屋主等人必须将豪宅拆除、(三)屋主必须在接到法庭发出指令的14天内拆除建筑,否则市政局就得负责拆除,拆除费用由屋主负担。(四)起诉人的一切堂费由答辩人负责。
黄光平律师受询时表示,诉方将马上拟备法庭批准的庭谕,一旦送到答辩人手中,14天的拆屋期限就开始计算。
如果辩方不服,必须向上诉庭提出上诉。
不过,屋主林亿兴今日受询时表示希望能与主教在和平的情况下,庭外解决这场官司。
新闻背景: 教会土地建豪宅惹事端
阿依沙叻新村豪宅事件是于2008年10月22日爆发,当天上午甲柔教区主教陈志音到该村表明欲拆除在教会土地上非法兴建一间三层楼百万豪宅,引起村民不满和鼓噪,情绪沸腾,近百村民险与主教酿成肢体冲突,劳动警方到场维持秩序。
主教陈志音过后通过律师向高庭申请庭令阻止屋主林亿兴的豪宅续施工,同时不准入住与使用有关豪宅,并准备采取进一步的拆屋行动。 演变至屋主与教会对簿公堂的地步!
这相信也是全国首宗天主教徒为了屋地问题,与教会打官司的案例。
教会是通过马六甲的黄光平律师入禀高庭,把有关事件付诸法律行动。豪宅主人方面则不愿意遵从,并通过律师向高庭提呈宣誓书。
阿依沙叻村占地约400英亩,全属于天主教会所有,由甲柔天主教区会管辖,150余年来村民虽自建房屋,但土地权仍属于教会。
教会指豪宅主人林亿兴在未经教会批准下,私自建屋;屋主却指已呈图测,事先也依照程序知会教会。
不过,马六甲市长尤索夫占丹过后也证实有关屋主由始至终未提呈建筑图测予市政局,所以该间当时已完成95%的洋房为非法建筑,但却没有拆屋的意思,反致函双方要他们到市政局进行会谈,寻求解决方案,但主教拒绝出席,并决定依法行事。
中國報 25.1.2010
阿依沙叻農耕地徵地風波發 23份僅6人領 撫恤金退還州政府
徵阿依沙叻農耕地闢聚水池事件,州政府已于去年12月底發出每人4000令吉撫恤金給23名受影響農民,但只有6人同意接領支票,吉里望州選區發展協調委員會今午將把其余沒人接領的支票,退還給州政府。
該區州議員拿督薛亞朝及阿依沙叻新村村長黃靖興,今午在退還相關支票前召開記者會,向社會人士交代上述事件已解決,並指他們也盡力做好本分解決此事,並非有些人所說的沒做事。
薛亞朝指出,受影響的地段在90年代已是州政府土地,土地上的一切都應屬于州政府,根據法律,州政府是不需給予任何賠償。
他說,不過,他在州行政議會上為受影響農民極力爭取,首長最后答應發出每人4000令吉撫恤金給受影響者。
“州行政議會也答應保留相關地段的兩間房屋,讓屋主通過轉名手續將屋地轉到名下,地契為99年,我將協助相關屋主辦理手續。”
每人4000令吉
他說,撫恤金支票于去年12月29日發出,州選區發展協調委員會今年1月初接獲,並安排于1月7日發給受影響者。
黃靖興村長指出,當時他個別向受影響者講解,也應對方要求于1月5日開會商討,17名不願接受相關撫恤金的農民也于當晚會議后,簽署回條表明不接受。
他說,其余6人則于7日當天領取支票。
上述農耕地于去年9月20日,遭工友駕駛神手進入摧毀其中幾畝地段的農作物,以闢為聚水池,引起農民不滿,向民行州議員林敬賢投訴。
星洲日報 09.01.2010
堅拒州政府賠4000!阿依沙叻20農民向市價看齊
阿依沙叻20名農民堅拒州政府以4000令吉的賠償“打發”他們,大家一致要求州政府根據農民的種植面積及所栽種的農作物,以市價給予應有的賠償。
農民代表溫文哲週六(1月9日)在行動黨峇章州議員林敬賢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農民是於去年11月2日呈函縣署作出上述要求,不過當局在12月11日,在沒有給予任何理由下,拒絕農民的要求。
他指出,在呈函當局時,他已提上各別農民的種植面積及所栽種的農作物列表,以方便當局估價,但是,當局還是拒絕以市價給予賠償。
3農民暗地領4000令吉
“若根據估價,名單中可獲得的賠償額至少有8000令吉以上,有者則是數萬令吉。”
不過,令他感到遺憾的是,正當大家站在同一陣線,一致婉拒州政府開出的4000令吉賠償時,卻有3個農民,暗地裡領了4000令吉,令大家感到不滿。他說,正當農民團結一致時,卻有當地領袖,上門遊說農民簽署同意書,接受州政府給予的賠償,導致一些農民受誤導。
“據這些領袖告訴農民,若無法在2天內去領錢,賠償將失效。”
他認為,當地領袖的這些做法,如同在削弱農民的力量。
3人名字無端端被刪除
他指出,受影響的農民共有23人,扣除已領錢的3人,理應剩下20人,但是又有3人的名字,在名單中無端端被刪除。
“這3個人的名字被刪除後,當局卻加上另外2名原本不在名單上的人,實在匪夷所思。”為了讓農民獲得應有的利益,溫文哲說,他們不久前在會議中,要求村長協助農民,但是,村長卻加以拒絕,令人失望。
林敬賢指州政府欠誠意
林敬賢指責州政府沒有誠意協助農民,讓人民獲得應有的賠償。
“從地方領袖逐戶登門遊說農民接受4000令吉賠償的舉動,已顯出執政者欠缺誠意。地方領袖應為農民的利益著想,並考慮到農民的將來,增加賠償或讓他們繼續種植。”
他說,4000令吉根本改變不了農民的生活,反而令農民在無法種植後,生活更辛苦。
3被除名農民極度不滿
3名被當局從名單中刪除的是溫若瑟(65歲)、邱如賞(56歲)及溫文冊(45歲),他們對名字在賠償名單中消失感到極度不滿。
他們表示,較早前到縣署開會時,他們還有在名單中簽到,可是,前幾天卻發現各自的名字已無端端被刪除。
他們將繼續與全體農民站在同一陣線,爭取應有的權益。
星洲日報 20.11.2009
農耕地破壞感被騙‧阿依沙叻農民報警
針對農耕地被破壞,阿依沙叻農民感到被仲介及州政府欺騙,週五(11月20日)聯袂前往巴當知甲警察局報案,要求警方介入調查。
行動黨峇章州議員林敬賢也前往警局,給予報案者協助。
農民邱如賞在代表眾人報案時指出,共有20人各付了400令吉給仲介以協助延長地契,當他們付錢時,一名土地局的官員也在場。
林敬賢表示,令人感到傷心的是,首長拿督斯里莫哈末阿里在州議會中承認,州政府一早就有計劃在有關土地上進行工程,既然一早已有計劃,為何還讓農民進行申請地契延長,以便得以繼續種植。
州議會上首長沒給答覆
他說,他在州議會中反問首長上述問題,但首長沒有給了答覆。
他指出,為了得以繼續耕種生活,當地農民在2007年12月30日付了400令吉讓仲介協助申請延長地契,因為有關仲介向他們承諾延長地契沒問題。過後,農民於2008年1月4日正式作出申請。
“有關申請延長地契共有475個單位,包括馬六甲基金局及一些私人公司,餘者為農民,當中還有多少個人是付了錢的?”
他表示,農民在付了錢後,土地局還於今年3月23及24日,叫申請者去面試。
林敬賢促請警方展開調查,因為農民已覺被仲介及政府欺騙。
星洲日報 16.11.2009
付5倍手續費申請土地一無所獲‧阿依沙叻農民準備報警
農地被鏟平的阿依沙叻新村農民,被徵收5倍的申請土地手續費後還一無所獲,他們準備報警。
受影響者的農耕地都是臨時地契,或是30年的租地。租地約與臨時地契於1992年滿期之後,農民都有向土地局提出新的申請,並於今年3月23日被召請去土地局面試。
中間人告知“一定批准”
本來申請手續只需付80令吉,可是通過“中間人”協助處理,農民都付出了400令吉,而且還被告知“一定批准”。
當大家還以為十多年的申請有望時,剷泥機於今年9月20日突然到來把農作物鏟平,村民蒙受慘重損失。
林敬賢週一(11月16日)在行動黨阿依沙叻支部主席溫文哲召開新聞發佈會,表示農民已經準就上述收費報案。
不過,他說,是否會集體報案,還是個別報案,農民會先徵詢律師意見。
農民指今年10月接獲信件林敬賢說,從州議會獲得的答案,指出土地局2008年10月1日就發出通告要農民遷出有關土地,但週日(11月15日)晚上他召見23名農民後,他們都聲稱從未收到通告,一直到今年10月初,才接獲日誌10月1日的信件,指示農民必須在信件日期的30天內清空土地,否則同觸犯1965年國家土地法典425.(1)(a)條文,罪成可被罰款1萬令吉,或一年監禁,或兩者兼施。
除此,林敬賢說,首長在州議會裡表示數年前就決定要把上述地段闢成防洪蓄水池,為何又開放大家來申請地段作為住家或農耕用途?
他表示,根據州議會的答案,由2008年1月4日至今年4月6日,共有475人,包括原有的農民及馬六甲基金局提出申請有關土地,當局也定在今年3月23及24日面試,有370人出席。
林敬賢指出,就連州議會裡都無法證實阿依沙叻農耕地段真正地位,讓人覺得當局有蓄意掩蓋事實之嫌。
星洲日報 10.11.2009
償受建蓄水池影響農戶‧首長:允高壓電纜下耕種
首席部長拿督斯里莫哈末阿里說,州政府將為阿依沙叻受到建造防洪蓄水池影響,而蒙受損失的農戶做出補償。
他承認有關承包商在進入農地展開工程時,沒有事先通知當地的農戶,這是不正確的行為,以致引起誤會。
他於週二(11月10日)在州議會答覆峇章議員林敬賢的附加問題時說,為了照顧受影響農戶的生計,他已指示掌管農業事務的州行政議員與國家能源公司接洽,允許這些農戶利用高壓電纜下的土地耕種。
闢蓄水池計劃已決定數年
林敬賢是要求首長針對巫金丹絨米惹387及388號地段,被當局用做開闢防洪蓄水池用途做出解釋。
首長指出,有關土地共有38依格,而且州政府在幾年前就已決定這項計劃。
“因為這個地區經常發生水患,若我們允許房屋發展計劃,水患情況會更糟糕。”
林敬賢反問,既然早已有上述計劃,為何當局與受影響農夫舉戶對話時隱瞞真相,直至9月泥機開入農地時,農戶才恍然大悟。
他指責州政府在未與農戶舉行對話前,就採取強硬行動,是不應該和不對的行為。
政府佔地會給補償
國陣巴也隆布議員拿督達希則展開“護主”行動,他說,很多政府地被私人佔用,卻沒有人指責,現在政府要用到被佔用的土地,卻遭遇指責,這有欠公平。
首長也附和達希的說法,他表示,這是事實,其實私人應給予政府合作才對,當政府要用到被佔用的政府地時,他們就應該讓出有關土地。
他說,國陣並不是野蠻不講理的政府,對於土地上的建築物,我們會設法予以補償損失。
星洲日報 23.10.20094000令吉太微薄”‧23農民不接受賠償
行動黨峇章州議員林敬賢表示,阿依沙叻23位受開闢蓄水池工程影響的農民,一致通過不接受州政府給予每戶4000令吉賠償金的方案,因為這筆數目不足以補償農民的損失。
損失遠超過4000令吉
林敬賢週五(10月23日)召開新聞發佈會指出,受影響的農民共有25戶,其中二戶已接受住家被保留的方案,餘下的23戶農民則在週四(10月22日)晚召開會議討論賠償事宜。
他說,根據農戶們的議決,他們面對的損失遠超過4000令吉,而且土地被收回後也將失業。
“為了保障自身的利益,農戶將各別詳細記錄本身種植農作物的種類和數量,一旦資料收集齊全後,我們將協助農戶在下週一呈交給土地局,以要求局給予合理的賠償。”
觀迎薛亞朝插手處理
此外,他指出,馬華行政議員拿督薛亞朝也在週二舉行的對話會上,指責農戶為何找行動黨協助解決問題。
他說,行動黨是在事發後第十天才接獲農戶的投訴,而在這之前,農戶已向當地村長及村委會反映問題,身為當地居民及地方議員的薛亞朝,沒有理由不知道事件的發生。
“我們也觀迎他插手處理此事,但希望他真正為農戶的利益作出爭取,而他表明會協助農戶另覓地段進行農耕則是農戶所期盼的事,希望他講話要落實。”
出席新聞發佈會者有行動黨阿依沙叻支部主席溫文哲。
星州日報 20.10.2009阿依沙叻農耕地風波‧土地局與民對話無結果
阿依沙叻(Ayer Salak)農耕地被指令停止耕種以讓位給當局興建蓄水池,土地局與受影響的農民週二(10月20日)進行約一句鐘的討論,但卻沒有達成任何成果。
25名受影響的農民是在週二早上到愛極樂(Ayer Keroh)的土地局出席對話會,與會者包括馬華行政議員拿督薛亞朝、甲教育、科學、工藝及資源委員會主席拿督耶谷阿敏,及巴耶隆布州議員拿督達希。
行動黨峇章(Bachang)州議員林敬賢表示,該黨阿依沙叻區支部主席溫文哲也有出席會議。
他說,根據溫文哲表示,土地局建議賠償2000至3000令吉給每戶農民,令農民感到失望,大家拒絕這項建議,因為無法補償農民花費在農作物上的心血及農作物被摧毀的虧損。
他指出,當局的態度也令農民感到失望,其中土地局官員態度強硬指有關地段屬於州政府,當局要如何使用地段是不需要給予通知。
“達希在會上堅持要進行開闢蓄水池的工程,以解決選區內的水災問題,可是卻沒有顧及農民面對的問題,令農民感到不滿。”
他說,經過約一個小時的會談,雙方都還沒有定案,當局表示一切有待行政議會作出決定。
薛亞朝:行政議會提解決方案
另一方面,有關會議是閉門會議,薛亞朝會後接受訪問時表示,當局將會儘量爭取農民的利益,同時將在週三(10月21日)的行政議會上提出解決方案。
“現階段還未有定案,一切等行政議會後才發表當局的解決方法。”
星洲日報 19.10.2009
阿依沙叻農地讓路建蓄水池‧土地局20日與農民對話‧林敬賢:應商討賠償事宜
阿依沙叻農耕地被令停止耕種以讓位興建蓄水池事件,土地局將在週二(10月20日)與受影響的農民進行討論。
林敬賢:免血本無歸農民希望獲賠償
行動黨峇章區州議員林敬賢表示,農民希望獲賠償;如果當局堅持展開這項工程,就該給予受影響的農民賠償。
林敬賢週一(10月19日)在新聞發佈會上指出,有關事件在9月發生,當局於10月3日發出信件要農民摧毀農作物以讓路給上述工程,卻沒有與農民進行對話或給予任何賠償。
他表示,如今當局已停止摧毀有關農地的農作物,農民卻也因事件沒有進展而停止農耕,包括不敢收割已成熟的農作物,使到農作物開始毀壞。
“如今,當局要與農民對話,就應該商討有關賠償事件,以免農民血本無歸。”
土地局接獲投訴
他說,他曾於10月7日協助受影響的25戶農民通過網絡投訴反映情況,當局的答覆是“謝謝投訴,土地局將採取行動解決問題。”
他說,州議會將在11月舉行,他在10月15日將農民面對問題提呈給州議會後,隔天當局即發出信件要求農民在10月20日早上10時,到位於愛極樂的州政府大廈縣署辦公室出席對話會。
“有關土地屬於州政府擁有,希望州政府能夠儘快解決問題,尋找雙贏方法,如果要按照計劃興建蓄水池,就要賠償農民。”
他將聯同行動黨阿依沙叻支部主席溫文哲於週二陪同農民出席對話會。
中國報 19.10.2009
中央縣署及阿依沙叻村農民今商徵地闢聚水池
馬六甲中央縣署明日將 與阿依沙叻新村農民開會,商談征用農耕地闢聚水池事項。
民主行動黨峇章區州議員林敬賢說,縣署已書面通知25名受影響的農民,出席明日 上午10時在縣署行動室舉行的會議。
他說,他與該黨阿依沙叻支部主席溫文哲,將代表農民出席會議。
上述28.9英畝 的地段是當地幾代農民,百年前開始開墾,種植水果及蔬菜,地段租賃期于十幾年前屆滿后,農民申請延長,惟沒有下文。
上月20日,工友駕 駛神手進入農耕地,摧毀其中幾畝地段的農作物。農民過后在林敬賢建議下,向警方報案,警方翌日到場展開調查,並阻止工友及神手摧毀農作 物。
林 敬賢也于本月7日,通過電子投訴系統,向縣署投訴。他今日在記者會上說,他將于下月9日至12日舉行的州議會會議上,以口頭及書面問題,以及動議方式提 出上述問題。
應合理賠償
他說,他將提問:是誰指示摧毀耕地的農作物?摧毀前是否有發出通告?將給予受影響農民什么賠 償或援助?地段將進行什么發展計劃?地段是否有人申請?申請地 段面試是否已進行?
他希望州政府儘快解決問題,如果不允許農民在原地耕 作,應給予合理的賠償及安頓。
溫文哲說,由于問題懸而未決,農民目前不知所措,不敢貿然耕作,任由農作物被害蟲侵襲。
星洲日報 06.10.2009
阿依沙叻農民農地被鏟平‧賠償落空接遷移令阿依沙叻行動黨支部主席溫文哲在收集兩週前新村內農地被鏟平的農民資料,並交給土地局處理,期望會獲得賠償,本來村民還抱著希望,豈料接到的回應竟是遷移指令,令他們失望又無奈。
土地局是上週六(3日)表示要召見農民,當大家以為賠償有望,或者可能還有機會繼續耕種時,結果收到的是土地局發出日誌10月1日的信件,指示農民必須在信件日期的30天內清空土地,否則等同觸犯1965年國家土地法典425(1)(a)條文,
罪成可被罰款1萬令吉,或一年監禁,或兩者兼施。
信件注明地段無檔案行動黨峇章區州議員林敬賢、甲行動黨副組織秘書許世駿、阿依沙叻支部主席溫文哲週二(10月6 日)再到該新村瞭解情況,並發現當局信件上所注明的地段是387與388,在之前林敬賢向當局查詢時已沒存在檔案內,讓人懷疑這兩片地段是否經被分割,讓某些人受益。
受影響者的農耕地都是臨時地契,或是30年的租地。租地約與臨時地契於1992年滿期之後,他們都有向土地局提出新的申請,並於今年3月23日被召請去土地局面試,當大家還以為十多年的申請有望時,鏟泥機於9月20日卻突然到來把農作物鏟平,村民蒙受慘重損失。
要求當局與農民面商
林敬賢將再土地局查問清楚387與388地段的地位,同時要求當局定要與農民會面商討如何解決問題。除此,他等人也會替農民追究繳費申請延長地契事項。
他說,檳城豆蒄村事件,雖然村地已被私人買下,但民聯政府還是極力爭取為村民索得賠償,可見民聯政府才是真正關心人民利益。“反觀阿依沙叻新村農地事件,至今連當地代議士都沒有站出來慰問農民,州政府也完全無反應,首長必須為此作出交待。”
邱友波:農民不敢翻種新樹採收僅存作物出售
由於不曉得農地到底會變成甚麼樣,受影響的農民至今不敢繼續耕作,許多農作物在無人照料下已經枯死。
其中一名農民邱友波(50歲)的兄長邱如賞說,弟弟本來是種植本地水果如榴槤、紅毛丹、桔子等,目前弟弟不敢翻種新樹,也不懂該怎麼辦,只是靠採收剩下的桔子出售維生。
他說,如今在沒有選擇之下,只要賠償合理,弟弟肯定會接受。不過,他表示,弟弟沒有其他手藝,年紀也不小,農地被收回了之後,也不知可以做甚麼。
光明日報 06.10.2009
農耕地被鏟須遷移‧村民失望盼獲賠償
阿依沙叻新村菜園農耕地二週前被鏟事件,土地局發出遷移指令,令村民深感無奈和失望。
行動黨阿依沙叻支部主席溫文哲收集農地被鏟平的農民資料,並交給土地局以便處理和爭取賠償。
土地局上週六(10月3日)表示要召見農民,當大家以為賠償有望,或者可能還有機會繼續耕種時,收到的卻是土地局日誌10月1日的信件,指示農民必須在信件日期的30天內清空土地,否則等同觸犯1965年國家土地法典425.(1)(a)條文,罪成可被罰款1萬令吉,或一年監禁,或兩者兼施。
行動黨峇章區州議員林敬賢、甲行動黨副組織秘書許世駿及溫文哲今日(週二,10月6日)再到新村瞭解情況,發現當局信件上所注明的地段是387與388。
有關地段之前林敬賢向當局查詢時已沒存在檔案內,令人質疑這兩片地段是否經被分割,讓某些人受益。
林敬賢將向土地局查問387與388地段的地位,同時要求當局定要與農民會面商討如何解決問題。除此,他也會替農民追究繳費申請延長地契事項。
他說,檳城豆蔻村事件,雖然村地已被私人買下,但民聯政府還是極力爭取為村民索得賠償,可見民聯政府才是真正關心人民利益。
“反看阿依沙叻新村農地事件,至今連當地代議士都沒有站出來慰問農民,州政府也完全無反應,首長必須為此作出交待。”
農民暫不敢耕作
由於不知農地前景如何,受影響的農民至今不敢繼續耕作,許多農作物在無人照料下已經枯竭。
其中一位農民邱友波(50歲)的兄長邱如賞說,其弟弟本來是種植本地水果如榴槤、紅毛丹、桔子等,目前弟弟不敢翻種新樹,也不懂該怎麼辦,只是靠採收剩下的桔子出賣出去維生。
他說,如今在沒有選擇之下,只要賠償合理,弟弟肯定會接受。
不過,他表示,弟弟沒有其它手藝,年紀也不小,農地被收回了之後,也不知可以做甚麼。


星洲日報 03.10.2009
不滿遭逼遷‧農作物被毀‧阿依沙叻村民怒吼
阿依沙叻村民不滿政府在沒有任何交待的情況下,鏟平他們的農耕地及農作物,打破村民飯碗,同時還有兩戶住了3代的村民被迫搬離家園,受影響者週五(10月2日)高舉大字報,抗議政府沒有照顧人民,令首相提出的“以民為先”口號淪為空談。
民主行動黨峇章區州議員林敬賢、甲行動黨副組織秘書許世駿、阿依沙叻支部主席溫文哲率領村民向當局表達不滿。公正黨及回教黨領袖也出席聲援。
阿依沙叻一片近30畝的菜園農耕地,在沒有接獲任何方面通知的情況下,9月20日開始被人用坭機剷平一大片。
林敬賢:發展機構官員謊稱僅測量
林敬賢說,甲州發展機構(PKNM)官員派人前往村子展開工作時,謊稱僅來測量,不會影響農作物,但最後卻導致即將收成的農作物付諸東流。
“我認為當局有所隱瞞,他們理應將事件透明處理,讓居民知道土地目前的地位。”
林敬賢表示,之前他們有向土地局查詢,發現有些地段的編號已不在存檔內。
他表示,根據當局的說法,政府是準備在被鏟除的地段,開闢面積28畝的聚水塘,以解決有關地區的水災問題。
他說,受影響者的農耕地都是臨時地契,或是30年的租地。
租地契約與臨時地契於1992年滿期之後,他們都有向土地局提出新的申請,並於今年3月23日被召請去土地局面試,當大家還以為十多年的申請有望時,剷泥機卻突然到來把農作物鏟平,村民蒙受慘重損失。
林敬賢希望當地的議員及村委挺身相助,但是,令人遺憾的,相關者至今沒有出現。
“我們已報警,警方已插手處理,阻止農作物受到破壞。”
溫文哲:村民總損失逾百萬
溫文哲表示,土地局官員早前上門向他索取受影響者的名單,以便拿去證實,不過,當他詢及是否賠償時,官員只說必須和上頭討論和開會。
行動黨在事件發生後,已召集村民,並登記名單及估計損失。
溫文哲表示,根據估計,村民的損失達百萬以上。
王清木:生計受影響
自1938年就住在阿依沙叻的王清木表示,其住家一旦被當局“拿”去,全家人就無家可歸了。
王清木表示,日寇還未佔領前,他就已住在上述屋子,一家人平平安安住了3代。
育有1子2女的他,如今兒女雖已成家,不過,孩子經常回來老家住,住家若沒了,他也沒別的地方可以去。
王清木在住家周圍,種了許多果樹和蔬菜,一旦土地被徵用,他不但沒屋住,連生計也受影響。
再農查化:勿砸人民飯碗
公正黨最高理事再農查化吁請政府不要砸破人民的飯碗,只讓朋黨受益。
她批評當局在未有詳細計劃,同時也還未與村民商量,就鏟平農耕地,是不應有的作法。
“他們在讓鏟泥機進來前,就應召集村民。”
她表示,村民在這裡住了百年,若說土地不是他們的,那當初為何居民要繳地稅,土地上又可栽種農作物?
凱魯:鏟平農作物含政治動機
回教黨青年團國民團結局主任凱魯認為,當局派人鏟平農作物,是含有政治動機的。
“國陣在308大選流失大多數票數,如今通過這種手段,企圖在村民尋求反對黨管道失敗後,再站出來給予協助,以捕回民心。”
他擔心若這種現象持續,人民將成為受害者。他勸告村民忍耐,繼續爭取應有的權益。
“我們將向政府施壓,以維護人民的利益。”
星洲日報 29.09.2009
林敬賢:農作物無故遭鏟平‧州政府應還農民公道
針對市郊阿依沙叻菜園和果園的農作物,遭當局在沒有給予通知下鏟平一事,行動黨峇章州議員林敬賢促請州政府立刻停止行動,並與平白蒙受損失的農民對話及給予交待。
林敬賢及該黨阿依沙叻支部主席溫文哲週二(9月29日)召開新聞發佈會表示,大約有23農戶受影響,其中19人已於週一(9月28日)下午向峇當支甲警局投報。
林敬賢指出,有關28.9英畝地段是阿依沙叻新村僅餘的農耕地,種植的農作物包括榴槤、桔子、可可等和蔬菜。
他說,當局徵用了其中17英畝地作為蓄水池,但卻沒有給予任何通知,就在9月22日開始進行鏟平工作,使到一些農作物被毀壞。
農戶損失慘重
“農戶們都是當地的居民,大多數農民在有關地段務農已超過三代,有關地段目前屬於臨時地契和租約。雖然農戶們曾向土地局提出新的申請,並在今年3月被召去土地局面試,可是至今沒有下文,而且還發生上述事件,令農戶措手不及,損失慘重。”
他指出,當局的做法與首相提倡的以民為先,績效為本背道而馳,事件發生時,當地的村委會及議員也沒有挺身而出為農戶爭取。
溫文哲表示,農戶們希望州政府先停止有關行動,並給予受影響的農民一個交待。
星洲日報 28.09.2009
農地無端被剷平!阿依沙叻十餘農民報警在沒有接獲任何方面通知下,阿依沙叻一片近30畝的菜園地,上週日開始被人用坭機剷平約三四畝。農作物被破壞及擔心受影響的十多名農民,週一(9月28日)向行動黨州議員林敬賢投訴後,決定集體向警方報案,要求警方介入調查,並希望警方保護他們的財產不再受到進一步的破壞。
根據在場進行土地測量的員工被林敬賢詢問時透露,是甲州發展機構(PKNM)委托他們前來工作,以準備在此處開闢一個面積28畝的聚水塘,解決此區的水災問題。但他們並未出示任何文件,並且反問農民難道沒有接獲3個月通知嗎?
30多畝地已歷三代人耕種
其中一名農戶溫宗和(59歲)說,2個月前突有一名男子拿著複
印的“牙蘭”(地契)來找他,叫他不要再種地了,因為此地段已經落在對方手裡。
“他說他姓丘,政府征用了他在柏淡芙露的土地,所以政府把我耕種的這片地賠給他。”
上述面積約30多畝的農耕地共有18家農戶,他們的農耕地都是由他們的阿公開芭而來,經歷了三代人的耕種。
剷泥機突殺到損失慘重
他們的農耕地都是臨時地契,或是30年的租地。租地契約與臨時地契於1992年滿期之後,他們都有向土地局提出新的申請,並於今年3月23日被召請去土地局面試。
大家還以為十多年的申請有望,誰料到是剷泥機突然殺到,令他們措手不及,損失慘重。
農戶:不知誰毀壞農作物?
農戶表示,他們在這裡從開芭到耕種已經三代人,生活在這裡,住家也在這裡。現在政府沒有任何通知,他們也不知道到底是誰派剷泥機來毀壞他們的農作物,令他們的財物受到損失。
他們在約30畝的土地上種植的,包括榴槤、可可、椰樹、辣椒、及各種蔬菜和水果。十多名農民週一齊齊向林敬賢和行動黨阿依沙叻支部主席溫文哲投訴,他們是溫宗和、王清木、陳如友、王順恩、林如城、王小妹、王華、莊德將、陳錦發、溫文岳、陳錦財、康雪美、陳秀金、邱如賞、邱友波等。農民接受勸告,於週一下午前往警局報案。
林敬賢:農業活動應受保留
林敬賢表示,首相鼓勵國民加強農業,就應該保留這些種植了幾十年甚至近百年的農業活動。
他說,有關農民一直都有向土地局提出申請,並於今年3月受召面試,但迄今未有任何結果,也沒有接獲任何方面的通知。
所以,他勸請農作物無端端被剷平的農民,向警方報案,要求調查,並阻止破壞繼續進行,造成更大的損失。
星洲日報 09.09.2009
部落格上載事件始末‧溫文哲妻女遭詛咒
阿依沙叻二合一禮堂事件繼續發酵,行動黨阿依沙叻支部主席溫文哲的個人部落格上載禮堂事件始末,結果遭人在他的部落格上對他、妻子、女兒及一名主教,進行人身攻擊和發出污衊性的詛咒,令他感到不滿。
溫文哲週三(9月9日)在行動黨峇
章州議員林敬賢及愛極樂州議員邱培棟的陪同下,召開新聞發佈會表示,他近日在本身的部落格上,上載當地“殯儀館變閱讀室、閱讀室變成禮堂”的事件新聞,希望村民以智慧眼光判斷整起事件。
4不同身份者譴責強烈
他說,9月6日,4個不同身份者進入他的部落格,針對文章內容給予強烈譴責,字裡行間對他、他的妻子、女兒及一名主教極不敬。
“我在部落格內回應對方時,要求對方留下聯絡號碼或地址,大家光明磊落討論,可是對方還是以污衊性詛罵及粗口回應。”
他表示,他已查出有關人士是從馬六甲及中國進入他的部落格。
邱培棟:盼與對方展開辯論
針對此,林敬賢認為,有關人士的指責很嚴重,因此將向警方報案及採取法律行動。
邱培棟則認為,這是有關人士轉移目標的作法,他希望對方大大方方針對禮堂事件展開一場辯論,地點就在阿依沙叻,村民都會受邀出席見證。
另外,他要求大馬通訊及多媒體委員會徹查此事及在部落格發表詛咒和破壞言論的有關人士身份。
星洲日報 26.02.2009
街燈失靈路面破爛‧阿依沙叻新村基設被忽略
甲市郊阿依沙叻新村內的基本建設雖然週全,但卻欠缺照顧,有不少電燈柱,但大多沒有電燈或已失靈,而且路面破爛也無人理會。
行動黨峇章區州議員林敬賢週三(2月25日)前往巡視時說,當地居民曾向當局反映路燈失靈,但是工作人員前往時卻沒有維修路燈,
反而幹脆把路燈拆下,只留下燈柱。
“新村裡還住有一位行政議員及地方領袖也住在附近,應該很瞭解地方上的狀況,可是當地的基本設施卻沒有被忽略。”
林敬賢與行動黨甲州副組織秘書許世駿週三早上到現場巡視時,如是表示。出席者包括行動黨阿依沙叻區支部籌委會主席溫文哲。
他指出,村子內其中一條約200公尺的小路,雖然有數盞路燈,但卻是空有燈柱,沒有燈泡。
此外,他說,村內的路面已破損,留下相當深的窟窿,威脅電單車騎士的安全,但也一樣沒有獲得維修。
“路燈和路面破損的問題對居民帶來不便,也對居民的安全構成威脅,所以我將向市政廳和工程局投訴,要求當局儘快派人處理。”
另外,住在當地的馬華行政議員拿督薛亞朝接受電訪時僅表示,如果村民有何問題,可以直接找他或村長。
星洲日報 01.11.2008
陳志音拒絕出席談判‧“對拆屋決定絕不讓步”
甲柔教區主教陳志音週六(11月1日)說,他不會出席由市長尤索占丹所安排在下個週一上午10時,與非法擴建豪宅的林億興協商,更強調對拆屋的決定不會作出讓步。
他表示,他是於10月28日,收到市長尤索占丹的來函,邀請他在11月3日上午10時,前往市長辦公室協談有關林億興在教區土地上非法擴建豪宅的事宜。
陳志音週六下午召開新聞發佈會上重申,天主教不能支持非法活動,也不能准許不道德的行為,所以根本沒有什麼可以協商的。出席者還有教區代表律師蔡永業及教友周國財、李榮福及安東尼朱等人。
薛亞朝:林億興盼獲寬容
他指出,馬華吉里望區人民代議士拿督薛亞朝行政議員告訴他,屋主林億興也知道非法擴建房子是不對,所以要他寬容對待,同時,也要他提出條件。
“但是,我認為這是賄賂,是不道德的行為。”
此外,他表示,市政廳有職責對非法擴建的建筑物採取行動,這是市政廳的工作。
詢及為何當地其他村民也對教區拆屋的事件感到不滿,他說,這是因為林億興到處散播遙言,指教區拆除林氏的豪宅後,其他居民的家園不久後也將遭殃,所以村民們都感到擔心。
針對此,他週六代表甲柔教區作出保證,以便阿依沙叻其他村民的住戶不會被林億興非法擴建的行動所影響,其他住戶是不會被這起事件牽連。
星洲日報 28.10.2008
針對阿依沙叻拆屋事件‧陳志音:建屋未獲地主許可
甲柔教區主教陳志音週二(28日)發表文告,回應10月23日(上週四)有關試圖拆除位於阿依沙叻新村非法建築物的課題。
陳氏說,教會強調,有關建築物並未獲得地主(教會)的許可或甲市政廳的批准,因此,地主希望市政廳援引條規執行任務。
他說,教會向阿依沙叻新村居民保證,除了林億興的非法建築物之外,教會沒有拆除任何其他已建房屋的意圖。
他指出,今年年初教會已經成立了一個委員會,設法協助村民合法地裝修和建造他們永久的家園。
“我們誠心誠意地希望能獲得阿依沙叻居民的配合,在他們本身的利益獲得保障下,共同解決此長久以來懸而未決的事件。”
他說,林億興的父親坦承並非阿依沙叻最初的原居民,而是在40年前才搬來阿依沙叻成為租戶。因此,在法律和道義上,他們不能要求在教會的土地上建造和保留這間未經地主允許而興建的非法建築物。
他表示,根據教會的教導,沒有人能違抗國家公正的法律或慫容不道德和非法行為。
星洲日報 23.10.2008
市政廳將在下週發函予阿依沙叻新村擴建房屋風波的地主和屋主,希望雙造同意坐下來討論問題,否則,交由法庭作出最後裁決。
針對擴建房屋事件,市長尤索占丹說,市政廳只能夠規勸,希望雙方同意面談,屆時將召集警方、縣署以及州議員一起商討。
他今週四(10月23日)早上主持市政廳常月會議後指出,市政廳的投訴網絡早在6月19日就接到投訴,阿依沙叻新村裡興建一棟3層樓高的非法房屋,市政廳隔天就派執法人員前往調查。
未提呈圖測‧房屋是非法興建
他說,市政廳証實上述建築為非法興建後,即發出警告信給屋主,闡明上述建築沒有提呈建築圖測,必須在接獲信件後的30天內自行拆除。
他說,6月23日,市政廳接到地主即甲柔教區主教正式投訴,上述房子建在教會的土地。
“我們6月27日援引道路和溝渠條例發信給地主,指示地主在接信後的30天內拆除非法房屋。”
地主拒簽名‧市廳無法批准圖測
他說,10月7日,當看到屋主仍未採取任何行動,再次發出警告信給屋主,指示在限期的30天內拆屋。同時,隔天致函給地主,表明地主要拆屋,必須自行承擔拆屋費用。
他說:“市政廳在10月13日指示屋主在14天內提呈建築圖測,但是地主拒絕簽名,所以市政廳無法批准圖測。市政廳也在10月21日接獲拆屋信,通知市政廳將在22日展開拆屋行動。”
地主有權拆屋
他表示,在法律顧問的勸告下,認為地主展開拆屋行動是地主的權力,市政廳不用出席。
“我也勸告地主不要展開拆屋行動,如果無法取得商討結果,就交由法庭審理;如果要拆屋,也得獲得法庭的庭令。”
他說,倘若雙方願意坐下來商討,可以讓違法事件合法化。只要地主同意,屋主就要承擔違法的後果。
中國報 23.10.2008
拆3層樓豪宅主教百名村民對峙
拆屋風波演變百名天主教村民,與主教對峙1小時!
馬六甲市郊阿依沙叻新村一名村民,因為未經地主即天主教會的同意,將原本的村屋拆除,在原地重建一棟3層樓共16間房、耗資逾百萬令吉的豪宅,教會基于土地被濫用,勒令屋主停工並拆屋。
不過,屋主堅持繼續工程,在豪宅完成95%之即,教會取得市政廳的信函,准備今日請承包商前往拆屋,甲柔天主教區主教陳志音也親臨現場指揮,唯因遭到屋主與村民的阻止,拆屋行動被迫延后。
據悉,當地村民極力阻止教會拆屋一事,主要因為村民之前聽聞教會將收回整個新村土地,因此對教會產生戒心,他們擔心一旦教會成功拆除有關豪宅,接下來其他村屋也會遭殃。
不過,主教在較后已否認將收回新村土地,並指有關屋主違規,才堅持拆屋。
教會在陳志音的帶領下,與法律顧問江泛浩于今早10時,抵達新村准備拆屋,當時現場已有約百名村民在現場守候,雙方對峙約1小時,期間部分村民情緒激動,並遷怒于主教。
由于雙方在事前已備案,多名警員在現場維持秩序,使情況受到控制。
接獲投訴的前村長兼甲州行政議員拿督薛亞朝嘗試協調不果,雙方都不肯退讓,隨后,主教等人暫到新村內的蒙福青少年培育中心商討對策,村民仍在門外守候近兩小時,在主教召開記者會后,人潮才逐漸散開。
工程完成95%未呈藍圖被令停工
據瞭解,阿依沙叻新村共480畝地皆屬甲柔教區,新村共有100戶人家,村民皆為天主教徒,大部分家庭已居住了4代或逾百年。
屋主林億興(41歲,從事貿易)自稱祖輩居住在新村已逾100年,他是第4代村民。
有關豪宅是于去年11月開始興建,預計在聖誕節前完成並可入住。
目前工程已完成95%,市政廳在上週接獲教會的投訴后,以屋主未提呈藍圖為由,諭令停工。
尤索夫願當魯仲連召開會議讓雙方協商
阿依沙叻新村違建的百萬豪宅,屋主已接獲兩封市政廳的通知以自行拆除。
馬六甲歷史城市長尤索夫願當魯仲連,為阿依沙叻新村拆屋風波的地主與屋主進行調解。
尤索夫今日主持市政廳常月會議后指出,雖然屋主違法建屋,但是,有關屋子已接近完工,在人道立場上,市政廳希望屋主能與地主協商。
“市政廳將在下週發信給屋主及地主,並知會當地代議士、警方及縣署,以到來市政廳進行協商會議。”
他說,他雖願當調解人,也須獲得雙方的委託,否則,有關會議將毫無意義。
他也勸告地主,若執意拆屋,應申請庭令,或將案件帶上法庭,由法官裁決。
限期已過
市政廳是于6月19日,從網上e- aduan接獲投訴后,于次日派出官員到阿依沙叻新村,發出通知給屋主,限期30天內拆除違建的屋子,或提呈建築藍圖。
“6月23日,市政廳接獲地主即甲柔天主教區經濟委員會的正式投訴信函。市政廳于27日,將之前發給屋主的通知,發給地主。”
他說,基于30天限期已過,屋主仍未有任何行動,市政廳于本月7日發出第二張通知,再度諭令屋主在30天內自行拆屋。
“本月8日,市政廳接獲地主的來信,表示將在近期拆除有關非法房屋,市政廳基于地主有權採取行動,而且有關費用由地主負擔,因此,市政廳並未反對。”
本月13日,林氏屋主致函向市政廳求情,市政廳當即回覆,要求屋主在14天內,提呈建築藍圖。
不過,市政廳迄今未接獲屋主所提呈的藍圖,市長說,即使屋主曾提呈藍圖,但在未獲得地主的同意下,市政廳不能批准興建,否則,地主可起訴市政廳。
“市政廳于前天接獲地主的通知,指將于昨日早上10時前往拆屋,基于這是地主的權力,市政廳不便干涉,因此未到場監督。”